6月27日上午,我院舉行第二十次博士論壇。本次論壇邀請了我院新獲博士學位的黃藝老師(奧克蘭大學博士)、新引進的陳艾舒老師(香港中文大學博士)、鄧誼老師(香港理工大學博士)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
黃藝的發言題目是“新布迪厄社會分析新自由主義通過教育的統治—新西蘭奧克蘭大學中國博士留學生個案研究”。她對布迪厄三維社會批判分析理論進行了闡釋,并用新的視角對新自由主義通過教育的統治再現與轉型進行了分析。她認為雖然新自由主義觀似乎普遍存在于當代教育中,但在更大的學術群體裡,改變其統治地位的方式仍然存在。
(圖為黃藝發言)
陳艾舒做了題為“Interactions between Morphosyntax and Prosody”報告。韻律、形态、句法屬于語法的不同模塊,它們之間的交互作用一直是語言學的研究熱點。陳老師的報告探讨了這一熱點研究問題,展示了豐富多樣的語言現象。這些現象都揭示同一主題: 世界各種語言中都存在某些語音和音系的變化,這些變化隻在特定韻律單位内發生。最後,陳老師介紹了韻律層級理論,引起大家對韻律研究,以及韻律和句法、形态交互作用的濃厚興趣。
(圖為陳艾舒發言)
在第三講中,鄧誼以“Marketizing Academic Staff in Hong Kong Higher Education: A Diachronic Visual Analysis ”為題做了彙報。該研究融合了多模态分析與批判話語分析作為理論框架,對香港著名高校的年報裡所用的圖片進行了細緻歸類和曆時分析,進一步圍繞圖像中如何構建了人際親密度、研究者身份、學科内容與價值偏向等進行了探讨。
(圖為鄧誼發言)
三位博士的發言引發了在場師生們的積極思考和踴躍提問,大家受到了各種啟發。為時兩小時的論壇在學術思維的碰撞和啟迪中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