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新聞

教育學院:課程和實踐相結合做好思政工作

時間:2017年05月24日 點擊:

抓好課堂主陣地建設,專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學生思政教育。

學院确立了“圍繞中心抓思政,抓好思政促發展”的工作思路,将按照“五個結合”進一步做好工作

 

【思政領航路】

——學院黨委書記專訪

 

近年來,太阳成集团tyc234cc通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學院各項工作穩步推進,教育事業持續向前發展,學生綜合素質不斷提高。近日,教育學院黨委書記林紹雄接受新聞社記者采訪,暢談了學院的各項工作與活動情況及成效。

林紹雄接受新聞社記者采訪

 

 

課程育人和實踐育人相輔相成

提起教育學院近幾年學生的表現和思政工作的情況,林紹雄說:“總體來說,我們學院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做得比較順利和有效。學生上課比較積極、守紀和上進,整體素質不錯,得到院内外老師的肯定。”這與學院的思政教育工作定位和要求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學院始終秉持“以人為本”和“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的工作理念,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的成長,積極培養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養、專業能力,不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學院要求專業教師抓好課堂主陣地建設,充分利用《教育創新與批評性思維》《德育原理》等課程内容,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失時機地開展學生思政教育,多方形成合力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修養和綜合素質。例如在學習布魯姆思維分類學後,英語教育系20152班黃同學表示自己“雖然每時每刻大腦都在活動,但以前卻沒有想過‘思維’有不同的類型和層次。布魯姆思維分類學讓我意識到要用不同的思維方式去對待具有不同可信度的信息,如老師講的微信閱讀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原來經常不假思索地轉發一些聳人聽聞的帖子,而現在我就會先在微信的‘搜素’功能中先看看到底是真是假,同一件事有其他什麼不同的說法。”

 

學院以“用心服務、教學相長、培養英才”為工作指針,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嚴格要求他們盡力盡心開展工作、舉辦活動,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全方位有效的幫助;還以實踐育人為立足點,先後依托學院F.L.Y志願者協會,建立了心心之家服務基地、部隊英語義教服務基地以及廣州圖書館服務基地等多個實踐教育活動基地,并開展了很多有意義、有成效的活動。清遠英德大灣服務隊被評為2016年廣東省優秀“三下鄉”服務團隊,教育學院榮獲2016年度校級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

 

品牌項目與創新活動相得益彰

 

作為教育學院黨建活動的品牌之一,“榜樣的力量——優秀黨員開講啦”從2014年至今已經舉辦多講。該活動效仿中央電視台《青年公開課》節目,先後邀請了各年齡段、各領域的優秀黨員林偉果校友、楊韶剛教授、王桂珍教授等給學生開講,分享他們的人生經曆和深切感受,以榜樣的力量感染學生,激勵他們向老一輩優秀黨員學習,奮發有為,立志成才,取得了較好的活動效果。

 

另一品牌活動“薪火相傳”高低年級學生黨員專題交流會也是英教學院開展多年的一項活動,以“傳承奉獻,為黨争光”為主題,邀請畢業班學生黨員中的優秀代表,與低年級黨員、積極分子分享他們對大學生涯的重要經曆與思考,講述自己在思想政治、學業水平和人生規劃等方面的經驗和收獲,将畢業班黨員的優秀品質和精神傳承給下一代黨員。

 

學院組織舉辦的“鑄魂·系扣”工程“聽說讀寫行”項目、讀書交流會、黨建微課比賽等活動,結合學生興趣、時政熱點,突出專業特色,鼓勵、吸引同學們積極參與,讓大家從活動中受到教育和啟發。其中一些新策劃的活動,如黨建微課比賽,第一次舉辦就受到同學們的歡迎,多組參賽同學主動選擇用英語講授黨史或政治話題,既提升了同學們的專業能力,又增進了對黨的認識和感情,政治教育與業務訓練有機結合,可謂一舉多得,意義深遠。

 

展望未來:直面問題與理清思路相提并重

 

從師資隊伍看,教育學院有近140名教職工,在育人的認識和行動上必然存在差異,加上學院學生的功課較多,師生交流受到一定的影響。此外,在新的曆史條件下,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創新、如何增強實效,仍有待于進一步探索和研究。不過,林紹雄堅信,辦法總比困難多;思路決定出路,思路的創新是思政工作創新的前提和基礎。

 

根據上級部署和學院實際情況,教育學院确立了“圍繞中心抓思政,抓好思政促發展”的工作思路,将按照“五個結合”進一步做好工作:一是思政工作與行政工作相結合,二是政治與業務相結合,三是教師與學生的教育活動相結合,四是理論學習教育與思想交流互動相結合,五是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困難相結合。學院領導幹部要廣泛聯系師生,深入實際開展調查研究,經常與他們談心交心,掌握他們的思想狀況與問題,了解他們的意見、建議與需求,積極采取措施切實幫助他們解決面臨的困難與問題,從中提高領導者、教育者和黨組織的威信,逐步增強個人魅力和集體感染力,從而更有效地開展思想疏導、解決他們的思想認識等問題。

 

【點亮理想燈】

——思想政治工作特色項目、先進人物展示

 

“鑄魂•系扣”工程:“聽說讀寫行”五步曲

  

2015年至今,我院積極組織實施“鑄魂•系扣”工程項目系列活動,包括“聽、說、讀、寫、行”五部分。通過這五個部分的活動,打造具有廣外特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題教育活動,營造崇文厚德、奮發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

 

“聽”:學院邀請王桂珍教授做“一輩子就為一件事---王桂珍教授從教40年分享會”,邀請馮益謙教授做“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非核心價值觀的社會思潮”分享會,引領師生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以學生黨支部為單位,開展黨政知識學習分享會。

 

“說”:學院舉行“說黨史”系列活動,以“我來說黨史”黨建知識競賽和專題讨論交流會的方式,引導學生重溫黨史和黨務知識,自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讀”:學院以微信朋友圈名言警句分享、摘錄名句、撰寫讀後感的方式前期組織學生閱讀黨政經典著作,并特邀我校原黨委副書記、副校長許國彬參加“兩學一做”黨建讀書交流會,與學生黨員、預備黨員、發展對象和入黨積極分子一道分享讀書體會。

 

“寫”:學院在全院範圍内組織以“當代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主題征文比賽。

 

“行”:學院開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調研活動,調查學院學生思想狀況,并依托于南越王墓博物館、三下鄉活動和廣州圖書館志願服務活動,選拔志願者參與志願服務活動,引導學生以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榜樣的力量:“優秀黨員開講啦”

  

“榜樣的力量——優秀黨員開講啦”自2014年啟動,邀請優秀黨員來給學生黨員開講,其中既有“引領青年,退而不休”的校關工委主任馮益謙教授、醉心學術研究數十載的楊韶剛教授,也有從教40周年的王桂珍教授和入黨30年的老黨員林紹雄。活動通過經驗分享和言傳身教,突出優秀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以榜樣的力量感染學生向老一輩優秀黨員學習,不斷加強自身黨性修養,提升自身素質。

 

遲殿鳳:獲評“2016年廣東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提名獎

  

遲殿鳳(右二)

 

遲殿鳳老師自2008年參加工作,已經走過9個年頭。9年裡,她做過5屆新生輔導員,帶過5屆畢業班,做過2年黨建指導老師,7年團委書記,8年學院心理危機援助隊指導老師,9年自強社指導老師,累計帶過30個班771名學生。

 

她在工作中播種愛心種子,做學生最親近的人。她注意利用自己所帶的學院社團、班級骨幹等資源在學院學生中營造“家”的文化,從大一新生入學開始就把學院的愛傳遞給每一名學生,帶着學院的愛踏入校門,畢業時,再伴随着學院的關愛走向社會,讓英教成為她們在廣州的另一個“家”。這種“家”的文化的營造,對于穩定學生的專業情緒,減少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她還勇于創新,通過在學生中成立社團,通過開展第二課堂等活動,加強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在她的主導下,學院成立了貧困生組織自強社、戲劇社、辯論隊、羽毛球隊等學生團體。學院諸多的社團使得人數不多的學院幾乎每個學生都能在院級組織或是班級裡找到自己适合的位置,通過參與學院和班級學生的管理,學生的工作能力和自信心都得到了極大地提升。所帶的學生也在不同領域展露才華。2008級學生劉芳彤,成為廣外第二個考上牛津的“牛津女孩”,更是有多名學生在“外研社杯”等全國或是省賽中斬獲佳績。她針對網絡化的時代特點,開設網絡就業指導課。她針對貧困生這一大學裡的特殊群體,率先建立學院自強社,将貧困生組織起來,同時制定可量化的《太阳成集团tyc234cc貧困生評定細則》,通過科學化的評定辦法,保證相關助學金評定過程中的公平和公正,學院學生的貸款違約率也一直保持為零的良好記錄。

 

【激揚青春夢】

——優秀學子風采

 

清遠英德大灣三下鄉服務隊:十年初心不改

  

隋廣軍視察我院清遠英德大灣服務隊并合影

 

清遠英德大灣三下鄉服務隊組建于2006年,是我院曆史最為悠久,同時也是唯一 一支從2007到2015連續9年獲得校級優秀下鄉隊伍獎項的隊伍。11年來,大灣隊累計派出超過300名廣外英教學院及其它學院的學生前往英德市大灣中學開展義教幫扶活動,服務大灣近1000名學生。學生利用專業優勢、結合當地實際,精心策劃和安排了一系列精彩活動,赢得了當地領導、教師、學生和家長的高度評價。

 

大灣隊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具有英教特色的教學制度和資源庫——下鄉前的針對性培訓、模拟授課演練;開營後的摸底考試;夏令營中的早讀、聽課、研讨會制度;結營前的結營考試。大灣隊堅持以義教為主,有自己的一套集趣味性和專業性為一體的自編教材,開發多層次、多樣化的英教特色課程——包括英語口語、閱讀和寫作等教學類第一課堂,培養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還有美術手工、百科、禮儀等課外拓展類第二課堂。大灣隊不僅将英教二外——日語帶到了教學中,讓學生領略語言的魅力,還創造性地開設了四大興趣班:英語戲劇表演、環保服飾設計、街舞和合唱,培養學生的興趣和特長。

 

十年盛夏去又來,明德尚行育英才。十年初心不改,服務英德大灣。大灣服務隊将繼續堅持下去,植根大灣,服務下一個十年。

 

藍信封關愛留守兒童活動

  

廣外藍信封獲“微公益,做不凡”聯想微公益大賽廣東賽區一等獎

 

藍信封廣外團隊于20119月通過校團委的審批,正式成立自發組織“藍信封”,開展大使(志願者)宣傳招募等活動。作為一個學習型的公益組織,藍信封促成廣外南校學子成功與留守兒童結對,進行一對一的通信往來,構建留守兒童與大學生之間的通信平台。“藍信封”為本校大學生志願者們(“藍信封通信大使”)搭建了一個與留守兒童心靈溝通的平台,讓他們打開孩子的心窗,陪伴孩子成長,同時也讓志願者們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完善自我,得到成長,從而使得雙方建立起“真誠、平等、分享”的朋友關系。

 

2011年,廣外藍信封組隊參加“微公益,做不凡”聯想微公益大賽,獲得廣東賽區一等獎,同年作為唯一一個大學生公益團體,入圍中華兒慈會“童緣”資助項目。

 

優秀畢業生楊柔:廣外首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

楊柔

 

我院2011屆畢業生楊柔,作為我校首支研究生支教團的3名成員之一,前往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貞豐縣貞豐中學進行為期1年的支教志願服務。他們以己所長,創新英語教學模式,倡導“在娛樂中學習英語”,成立了貞豐中學英語戲劇社與影視音樂鑒賞協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他們服務當地,攜手當地教師成立英語協會,成功舉辦了8屆英語角活動、6屆英語文化大講堂、首屆英語演講大賽、首屆英語手抄報大賽及首屆英語配音大賽,豐富學習生活;他們熱心鄉鎮教育,關注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走訪鄉鎮學校,全面了解鄉鎮教育面貌,開啟扶貧援助工作。

 

20174月,黔西南州教育局特意回訪我校,送來感謝信和錦旗緻謝。據了解,2016年黔西南州全州高考英語單科成績平均上升10.37分,一本上線人數翻一番,廣外研究生支教團在貞豐中學有聲有色地開展全英課堂、舉辦特色英語口語角、周末走訪留守家庭等工作,獲得廣泛好評。


廣外英教微信公衆号

廣外英教團學公衆号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太阳成集团tyc234cc(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郵編:510006

電話:(020) 39328080

傳真:(020) 39328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