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新聞

聚焦本土化語言測試:闫遜教授莅臨廣外分享實踐探索

文/圖:姚嘉欣 駱美娴 時間:2025年07月02日 點擊:

202571日下午,太阳成集团tyc234cc英語測評中心成功舉辦關于本土化語言測試的專題講座。本次講座由伊利諾伊大學香槟分校語言學闫遜教授主講,聚焦從理論到實踐:本土化語言測試的基于個人檔案評分标準的開發From theory to practice: Developing a profile-based rating scale for a local language test),旨在為語言教育工作者解析本土化測試的核心邏輯與實踐路徑。英語測評中心李雪蓮、朱其韻、曹琳琳、李迪老師,學院張駿宇老師,以及學院研究生和本科生30餘人參加講座。

講座伊始,闫遜教授結合自身十年研究經驗,明确本土化語言測試的獨特定位:它既區别于托福、雅思等國際大規模測試,也不等同于課堂評估,而是處于兩者之間的标準化測試,需遵循特定質量控制流程,同時緊密對接本地教學需求。以大學英語考試和丹麥全國性測試為例,闫遜教授指出本土化測試的界定需結合地域、教育階段及文化差異,核心是“解決本地評估問題”。

講座現場

談及本土化測試的特征,闫遜教授強調兩點:一是語言水平範圍有限,如美國大學針對已達入學标準的國際學生,需在高級水平内進一步細分以實現精準分級;二是“一測多用”,可服務于分級、教學診斷甚至助教認證等多重教學相關目的。以伊利諾伊大學EPT測試為例,其寫作部分采用“讀--寫”綜合任務,既用于分級,也通過分析學生在論點展開、詞彙語法等維度的表現,為教學提供針對性參考。

在評分體系開發方面,闫遜教授分享了“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路徑:從課程大綱提取核心構念,結合教師經驗制定初步量表,再通過分析學生表現樣本反複修訂,最終形成兼顧語言複雜性、準确性與内容邏輯性的評分标準。他特别提到需關注評分員效應,通過定期培訓、校準及反饋機制,減少趨中傾向、光環效應等偏差,确保評分可靠。

講座現場

互動環節中,師生就本土化測試與課程對接、評分員培訓、機器評分處理等問題積極提問,闫遜教授結合實例一一解答。講座最後,闫遜教授強調,本土化測試的核心是立足本地需求,通過教師與測試人員的協作形成“共同語言”,其開發思路可為不同語境下的測試實踐提供借鑒。

講座現場

此次講座為語言測試與教學的融合提供了新思路,助力推動本土化測試在提升教學質量中的實踐應用,彰顯了學院在推動語言測試與教學融合方面的前瞻性布局。

(初審:李敏嘉 複審:劉之遠 終審:駱銀花)

 


廣外英教微信公衆号

廣外英教團學公衆号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太阳成集团tyc234cc(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郵編:510006

電話:(020) 39328080

傳真:(020) 39328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