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新聞

我院教師參加第十九屆國際語用學大會

圖文:李欣芳 時間:2025年07月02日 點擊:

2025620日至27日,由國際語用學協會(IPrA)主辦、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承辦的第19屆國際語用學大會在布裡斯班順利舉行。大會主題為“Pragmatics in Action”(行動中的語用學),旨在探讨語言使用如何構建社會現實以及語用學研究對社會、經濟和文化福祉的現實影響,促進語用學與相關學科的交叉融合。大會包括會前的專題研讨、為期兩天的研究生與青年學者方法工作坊,以及六天的線上線下混合主會議,設有7場主旨演講、145個專題論壇及71個口頭報告專場,吸引了來自全球700餘名學者參會。參會嘉賓包括國際語用學協會主席Marina Sbisà、秘書長Jef Verschueren、禮貌理論奠基人Stephen Levinson教授、昆士蘭大學Michael Haugh教授、蘭卡斯特大學Jonathan Culpeper教授、印第安納大學Kathleen Bardovi-Harlig教授、北卡羅來納大學Pilar Garcés-Conejos Blitvich教授、坦佩雷大學Melisa Stevanovic教授等一批語用學國際知名學者出席了大會。我院趙林森副教授、宮麗麗副教授及李欣芳博士參加了本屆大會。

我院參會教師合影

趙林森副教授參加了“Pragmatic/interactional competence”(語用/互動能力)分會場并作了發言。其研究重新審視了BrownLevion關于負面面子的概念,以中國公共空間中的道德綁架事件為依據進行分析,發現負面面子在中國文化背景下與自主性和道德自主決定權密切相關,建議将道德維度納入負面面子的跨文化概念中。他指出道德綁架行為是中國文化中強制性不禮貌的本土表現形式,這對負面(不)禮貌理論及面子、道德與公共(不)文明之間關系的理解具有重要意義。

趙林森副教授發言

宮麗麗副教授參加了Building pragmatic competence and interactional competence symposium”(建構語用能力與互動能力)專題論壇,從會話結束語視角探讨了二語交際者的能動性與語用能力。她還參與了“Theorising conversational humour: implications for pragmatics”(會話幽默的理論化:對語用學的啟示)專題論壇并宣讀了論文,從道德和情感角度分析了網絡環境中的攻擊性幽默,以中國某知名外賣應用的評論區數據為例,研究外賣商家對不滿顧客差評的攻擊性幽默回應。研究的發現在理論上加深了對中國網絡社區中攻擊性幽默的理解,在實踐上促使人們更深入思考人工智能客服的合理性。

宮麗麗副教授發言

李欣芳博士參加了Pragmatics across the lifespan”(生命全周期的語用學)專題論壇并作了會場發言。該研究通過分析右腦受損者在臨床互動中的離題話語,揭示了其在問答序列中的不符合規範表現及臨床醫生的應對策略,為深入理解右腦受損者的溝通特征提供了新視角,對評估和幹預其會話障礙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李欣芳博士發言

大會期間,我院教師除聆聽主旨發言及不同專題論壇外,還積極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就相關議題展開深入讨論,進一步拓展了研究視野,深化了學術合作,也推動了我院在機構話語研究的國際傳播。

(初審:李敏嘉 複審:劉之遠 終審:駱銀花)

 


廣外英教微信公衆号

廣外英教團學公衆号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太阳成集团tyc234cc(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郵編:510006

電話:(020) 39328080

傳真:(020) 39328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