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營雖僅半個月,但廣外大水粵侗天服務隊已經和三江中學的師生結下了深厚的情誼。通過昔日課堂的歡聲笑語和課後的親切談心,心靈的溝通已經把廣外大和三江中學之間千裡之遙的差距跨越。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當聞知服務隊要走時,7月29日早7點,三江學生自發前來送行,在名為“龍灘角”的鼓樓前,各班學生為班主任等唱起了《吻别》等歌曲,為君更唱歌一曲,再難見面離别情。
把夏令營比作連接廣外和三江中學的心的風雨橋的話,那麼,短暫而依依不舍的離别送行,就是這所橋的橋尾。這時,師生情,友誼情和離别情交織在一起。不少學生為了再别小老師們一面,當得知29号服務隊将撤離三江中學時,他們竭力打聽出發的具體時間。不少隊員還不清楚出發的具體時間時,他們早早就知道了,還相互告知,提前為29日早的離别準備。
29日早晨,學生早早就起了床。當多數隊員帶着行李走出宿舍樓梯,前往食堂最後一餐時,已經有不少學生聚集在宿舍樓下。這裡沒有酒,也沒有茶水,就讓相機的鏡頭留下這一刻,記下你的面孔。此時雖說眼淚很争氣,沒有掉下來,但師生心境已經是萬分心酸。在送别的學生當中,有一個小學班的名叫李想的小男孩,課堂上他十分活躍,可愛的笑臉機靈的眼神,加上他童稚而又尖銳的嗓子,服務隊隊員無不對他喜愛有加。今早,他特地來為大哥大姐送行。“讓我來背背書包,讓我來拉(行李箱),我不能沒背東西。”隊伍動身前往大道等候大巴時,他對着拿着大包小包行李的隊員說。背包沉重,行李箱幾乎高過他的個頭,但這小家夥,本着我能為你做些什麼的理念,深深感動着每一個人。
在大道旁,鼓樓前等候大巴時,當地學生紛紛為班主任唱起離别《吻别》等離别歌曲。歌唱送别,成為踐别的最佳方式。在鼓樓下的亭台裡,一學生手彈吉他,周邊的學生齊聲唱起《吻别》等多首離别歌曲。歌聲誠懇而傷情,讓坐在對面的班主任等小老師既激動又感動。古人離别,飲酒賦詩,讓友情地久天長。今朝,歌聲悠長,把師生情,友誼情,離别情深埋在彼此的心中。大巴到來,不僅沒有打破這一局面,反而更加深了離别情緒。當行李箱裝上車,服務隊全體踏上大巴的台階,離别的歌聲再次響起,車窗外不再是一群歌唱,揮手的學生,而是朋友,真誠的朋友。那一刻,他們留下了眼淚,淚水肆情地浸潤那一張張面孔。歌聲依舊在,揮動的手的影子已消失在遠方。車上,讀着學生的書信,不少隊員們禁不住用紙巾擦拭。

廣外英教微信公衆号
|

廣外英教團學公衆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