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穎卉 曾丹 圖片:第四教學部黨支部 編輯:劉晶
值此中國共産黨建黨99周年華誕之際,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2020年7月9日下午,太阳成集团tyc234cc第四教學部黨支部舉辦了主題為“迎接黨的生日、講戰疫故事、悟初心使命”的在線組織生活會,各位黨員從自己出發,說身邊故事,講切身體會。會議氣氛熱烈,黨員們準備充分,發言積極,探讨深入。會議由支部書記曾丹老師主持。

會議主題與發言順序

第四教學部黨支部線上會議全家福
第一位發言的是江玉老師。江老師今年剛剛結束了在秘魯聖瑪利亞天主教大學孔子學院漢語教學的工作返回祖國。在疫情爆發初期,她身在國外,卻仍心系祖國和學校。在孔院學生和秘魯當地民衆的幫助下,江老師成功采購了3500個口罩寄回國内,大大緩解了燃眉之急。擁有豐富的跨文化工作與學習經曆的她,曾一度覺得英美等西方國家社會完善成熟、井然有序,而這次疫情卻讓她感到中國制度強大的管理和應對能力。她認為,近20多年來中國各方面的發展真真切切地讓人感到祖國的日益強大。随着自主設計制造的載人航天飛機等科技的高速發展,中國人更有底氣,中國制度的優越性彰顯無遺,她為此深感自豪。
江玉老師在秘魯當地采購口罩
葛靜萍老師第二位發言。在整個疫情期間,她響應國家号召,基本都留在家中,盡量不外出。葛老師的丈夫在航空行業工作,而這一行業近半年受疫情影響巨大。葛老師的丈夫在大年廿九接到通知,廿三十就開始連續加班多日,且工作量之大、強度之高令人難以想象。葛老師不但要擔負起照顧家庭的重任,每晚還要為結束一天忙碌工作的丈夫嚴格消毒,從不間斷、毫不松懈。今年3月份國内疫情初步緩解,然而彼時随着國外疫情越發嚴重,她丈夫的工作仍然一直忙碌不停。由于航空業有其自身特殊的管理制度,疫情期間外界對航空公司不乏質疑之聲,葛老師認為央企自有央企的擔當,在航空業工作的人為祖國、為人民群衆的利益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希望大家能給與更多理解。

葛靜萍老師的丈夫(左一)在疫情期間奮戰在航空交通戰線上
第三位發言的是古克平老師。他回憶在疫情初期,自己就積極響應号召佩戴口罩,這一舉動剛開始在地鐵裡還曾遭遇到一些懷疑的目光。春節期間,他本來已經買好了回老家的車票,但是根據對當時形勢的了解和判斷,他認為關鍵時刻不能給國家添亂,于是果斷退訂車票,選擇過年不返回老家。這一決定剛開始受到家人的質疑,直到後來才慢慢得到理解。古老師坦言,疫情對個體的生活影響是很大的,但是他相信隻要每個人都聽政府的指揮,其實不用過分擔心,好好立足本職工作,為家為國做貢獻,就是我們基本的擔當。
目前仍處于産假休養階段的黃藝老師也積極參加了本次組織生活會。她在發言中提到,疫情初期自己還處于孕期,所以除了産檢,她一般都盡量減少出門。她動情地表達了對于非常時期國家社會管理機制的贊賞與感激。正是由于如此完善的社會管理機制,才能讓孕婦等高風險人群得以在疫情期間正常接受醫療服務。她由衷地為醫務人員點贊,對他們的努力和貢獻心懷感激。同時,她認為自己所居住的小區的物業管理很好,使居民倍感安心。如今生活正在逐步恢複正常,電子商務和快遞物流的有序開展,也大大便利了市民的生活。
栗萍老師在随後的發言中提到,在疫情期間自覺保持社交距離,以居家隔離為主,因此鮮有機會與其他人打交道,倒是和孩子們一起相處的時間很充足。從新聞報道中她了解到,由于疫情,很多人的家庭關系發生了變化,這實際上暴露出的是日常溝通不足的問題。疫情确實改變了人的生活,對于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提出了新的考驗。她認為在交往中要學會認真傾聽、用心感受,在溝通中尤其要關注眼神與肢體動作等交流形式,她希望早日回歸面授課堂,能面對面地與學生互動交流。
李欣芳老師在分享時說到,一看到組織生活會的主題,就第一時間想到自己的丈夫。李老師的丈夫是一名神經外科醫生,當年曾在武漢求學。疫情出現後,一家人在觀看新年春晚時,都隐隐覺得一開場就似乎給人帶來一種沉重的感覺。過完除夕不久,李老師的丈夫就提出,廣州已經有不少醫生自願組隊馳援武漢,如果支援武漢的呼吸科醫生不夠,可能會需要其他科室的醫生伸出援手,而他本人很希望前去盡一份力。李老師對丈夫的想法表示堅決支持。随着各省市馳援武漢的醫護人員逐漸增多,疫情得到控制。李老師的丈夫選擇在廣州堅守自己的崗位,将保證自己病房的病人和醫生不受感染作為首要責任。在他眼中,這一任務與馳援武漢同樣重要、同樣緊急。疫情期間,為了保護病房安全,李老師的丈夫還自購了推發剪,義務為科室病人和病人家屬理發,讓他們盡量減少離開醫院,避免交叉感染。正是受到身邊優秀的親人、同事和朋友的影響,今年 6月30日李老師的丈夫鄭重地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希望早日加入中國共産黨。

李欣芳老師的丈夫在緊張的神經外科手術工作中
李穎卉老師在随後的發言中分享了自己一位老同學的戰疫經曆。這位老朋友現任《廣州日報》記者,疫情期間她不僅一直為讀者整理最新的疫情數據,還親自多次采訪了部分一線工作的醫生,其中就包括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呼吸科的醫生。除此之外,她還多次采訪過在院的新冠患者以及剛痊愈的患者。這位記者朋友為人樂觀積極,盡管身處疫情工作第一線,但是她一直告訴家人和朋友不必為她擔心。回顧整個過年期間,她幾乎一直都在加班。由于她和丈夫都是記者,忙碌的工作使他們經常不在家,他們年僅四歲的孩子也不得不在這個特殊時期迅速學會獨立和體諒父母。能擁有如此優秀而敬業的朋友,李老師感到既敬佩又自豪。
秦勉老師的經曆很特殊,她2019年下半年赴英國考文垂大學訪學,12月疫情出現時,當地人對新冠肺炎的了解還不多,甚至沒有完全意識到病毒的可怕。直到了今年2月從英國訪學回來,大家才慢慢意識到疫情的嚴重性,真正發現“一罩難求”。回憶歸國的航班上,所有司乘人員都嚴陣以待,大家自覺保留一定的空間距離,以至于出現了“空蕩蕩的機艙”的景象。遠渡重洋之後,回歸祖國的懷抱,她由衷地感受到祖國的生活很幸福、很安心。

歸國航班上空蕩蕩的機艙
王小東老師從疫情生活體驗出發,講述了自己的“口罩故事”。他從今年1月份就發現市面上很難買到口罩,無奈隻好選擇去亞馬遜“海外購”購買。雖然海購價格很高昂,但是苦于沒有其他渠道,他還是咬着牙重金購買了部分口罩。不料這些口罩無法過海關,而彼時他發現自家小區的店鋪不時有口罩出售,再後來盡管從“海外購”買的口罩仍然過不了海關,但是國内正規渠道已逐漸可以買到口罩,價格也很親民,直到這個時候他和家人才能放下心來。他由衷地認為,隻要有祖國、有政府就有安心,而作為普通市民,應當響應政府的号召,自主保持社交距離、做好防護措施,好好守住這份來之不易的戰疫果實。
趙紅輝老師在發言中表示,近半年來她每次去醫院都能深深感受到醫院的防護措施之嚴格,同時也體會到醫護人員所面臨的風險之巨大。尤其令她感到貼心的是,醫院為了減少病人及家屬出門的次數,還推出了“雲診室”、在線開藥和藥品快遞服務等便民舉措,患者足不出戶就能及時用上放心藥,避免了因複診或取藥出門,甚至跨市、跨省跑醫院的不便,有效降低了病毒感染風險。在與這些“最美逆行者”打交道的過程中,她深深為醫護人員的責任心與敬業精神所感動,真正體會到他們“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崇高精神。
支部書記曾丹老師最後發言,她從疫情期間的教學體驗出發,有感于學院同事朱苑苑老師在其黨建工作坊中的分享,認為線上課堂教學體驗誠然使教師和學生失去了一部分安全感,但是如果教師們能夠在學術态度和育人态度上自我審視,就能提升自己的使命感,讓學生感到被關注,從而得到安全感,收獲知識。
最後,曾丹老師對本次組織生活會做了總結,向各位支部成員回顧了本學期的支部活動,同時對下學期的工作計劃進行了說明。本次組織生活會曆時一個半小時,各位黨員暢所欲言,氣氛熱烈愉快。坦誠的在線交流不僅使支部黨員們了解了戰疫期間優秀的身邊人與身邊事,更堅定了不忘初心、勇于擔當的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