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新聞

【“疫”線教育】走進“雲課堂”的人氣英語主播

文字:太阳成集团tyc234cc 圖片:受訪教師 編輯:劉晶 時間:2020年04月05日 點擊:

【編者按】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戰“疫”打響後,全體“英教人”以實際行動不斷書寫戰“疫”中的“英教好故事”。為全面貫徹“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要求,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教育事業發展,完成好特殊時期的教育教學任務,教育學院教師們不斷創新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嚴把教學内容關,加強在線教育教學的組織和培訓,确保教學進度和學習質量,同時發揮課程思政積極力量,激發廣大師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熱情,推動網上授課提質增效。即日起,院網特策劃推出“‘疫’線教育”系列報道,記錄和講述“英教人”抗擊疫情的使命擔當和“課堂革命”的精彩故事。

2019年各大門戶網站推送着一張榜單《中國大學英語四六級成績排名》,我校超越清華、中大、北外,以四六級總均分519.69,位列全國第11位,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校有一批學識淵博、教學理念前沿、教學技術先進的大學英語教師。2020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這些教師轉戰“雲課堂”,他們是否能夠經受新環境的考驗,讓我們走進雲端開講的英語主播們,看看他們get到的新技能。

“校級教學名師”楊滿珍

楊滿珍:太阳成集团tyc234cc教授,2003年至20155次獲得太阳成集团tyc234cc優秀教學獎或優秀教師獎,2017年作為第一參與者的基于形成性評價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實踐項目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018年獲評校級教學名師

(圖為楊滿珍教授居家在線教學)

對于楊滿珍教授而言,教學是一個創造的過程,從教三十年來,她将自己的半生毫無保留地傾注到她的教學生涯中,2020年春季學期是她退休前的最後一段從教時光,但恰好就是特殊時期的在線教學,讓她發現五年前自己領導年輕博士團隊,開展的依托于信息技術的形成性評價教學改革是個正确選擇,現在可以無比從容面對在線教學,更可以雲淡風輕笑看朋友圈的各種神吐槽。

疫情期間,楊滿珍教授和她的團隊按照既定計劃,在與外研訊飛公司自主聯合研發的FiF 智慧教學平台上,有條不紊地開展《綜合英語》課程在線網絡教學。得益于強大的技術支持,内嵌的電子版教材、口語練習庫、單元測驗等數據互聯互通、網絡穩定、實時更新;限時班級讨論替代課堂上的學生發言,限時資源共享擴展學生的課後學習分享,限時上傳學習作品可确保學生的課堂參與,這些強大功能讓她感覺不到與線下教學的差異。若再結合騰訊課堂的在線指導,寫作專題慕課的學生自主學習,遠程直播課程教學效果與現實課堂相當甚至有些方面更好。同時,随時可查的平時成績在線記錄更是個指揮棒,時刻督促學生加強自主學習。

對于未來課程教學,楊滿珍教授認為,信息化時代,教師不能單純的傳授知識,更多要發揮好監督、指導、協調等角色,她相信融合新技術的輔助平台會幫助教師走得更遠。


“南粵優秀教師”李惠胤

李惠胤教授:2018年度南粵優秀教師、曾獲第四屆“外教社杯”全國高校外語教學大賽全國總決賽二等獎(第二名)、第四屆全國外語院校大學外語教學說課比賽一等獎(第一名)、2013年外研社教學之星特等獎、太阳成集团tyc234cc“優秀教學特等獎”(翼群教學獎)。



                        

說明: 31fff7a7d1e3d99188db4b411e10982

 

 

 

 

 

 

 

 

 

 


(圖為李惠胤教授)

2020年春季學期,是李惠胤教授從美國喬治福克斯大學拿到教育學博士後回校任教的第一個學期,她也剛剛完成國家級一流線上線下混合課程的申報材料,用她的話說,自己對在線教學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都不太陌生,反倒是一種期待的心理,很想試試能否駕馭。

一直以來,李惠胤教授都強調現代教師重要的能力是教學設計,學生最可貴的品質是開展合作性學習,因此,對于在線教學,要求不能降低。課前,她根據自己對學生的要求、課堂活動實際、學生的特點選取了兩款容易上手的app,花費了比平時面授課程兩倍的備課時間,模拟了各種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實際在線教學效果令人驚喜,與面授課程本質上沒有太多區别,反而各有千秋。

但李惠胤教授認為,在線教學對老師的要求更高,不僅是技術層面的要求,更多的是教學設計層面上要符合在線教學的特點,一言以蔽之,一堂成功的在線課堂更多的是對教師Tpack能力的綜合考核。


 “校園人氣網紅”曾丹

曾丹副教授:2012年度“南粵優秀教師”,第二屆“外教社杯”全國高校外語教學大賽全國總決賽二等獎(第二名)

(圖為曾丹副教授在線授課實況

在大學新聞網上,曾經有一篇題為《三尺講台 一片“丹”心》報道曾丹,她作為最早一批優秀教師,在2011年代表學校站在國内教學大賽的競技舞台上展露風采。九年後,曾丹攻讀博士不斷提升自己,把講台當作舞台,樂于與學生分享;把光環當作動力,期待學生成長成才。

對于特殊時期的在線教學心路曆程,曾丹感受多多,打趣用“課到用時方恨少”、“帶着任務來上課”兩點來描述。課前,她琢磨幾種錄制模式優缺點,與學生反複溝通,最後選擇将授課内容制作成授課音頻,然後将音頻和課件在QQ群内與學生共享進行課前自學;課堂上,她區分任務大小和難度,分情況精準布置,并利用“課堂表現共享文檔”讓參與者确認,再次獲得參與成就感,從而有效保證了在線語言課堂的高效互動。

當然,曾丹坦言自己的确在擁抱變化,有了技術問題會找年輕同事取經,也打算将來錄制微課慕課融入翻轉教學的大趨勢,但是比起網紅,她更想做一名老老實實的教書匠,講好每一個語言點,分析好每一個長句難句。如何最大化地發揮網絡的優勢,避其劣勢,是她現階段的探索目标。

 

“流量擔當”劉亮星

劉亮星副教授:“廣東省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負責人,2019年獲廣外“惠妍卓越教學獎”,主講的《市場營銷英語》已在“中國大學MOOC”平台運行至第6輪,選課總人數超過5萬人。

(圖為劉亮星副教授授課實景)

2020年春季開學季,劉亮星副教授異常忙碌,省内作為第一批五個專家之一,應粵港澳大灣區高校在線開放課程聯盟邀請,免費向省内各高校推出第一期高校在線教學案例分享公益課,校内應教師發展中心、經濟貿易學院邀請,給教師普及“雲開學”課程準備。

有了前期慕課、SPOC建設經驗,以及現成的配套慕課課程,再加上補光燈等設備加持,劉亮星副教授的在線教學非常順利。課堂上,他把上課時間分成幾大塊,由淺入深分解教學任務,讓學生分塊完成,從而有一個清晰的學習框架和習得路線圖,并且獲得了強烈的線性推進感。更驚喜的是,學生利用彈幕等形式與老師進行直播互動,場面更加生動活潑,連一些平時不愛言辭的同學,也嘗試利用彈幕與老師打起了招呼,更溫馨有趣,實現了一些在線下教學中無法達到的效果。

作為在線教學的技術達人,劉亮星副教授的建議卻非常樸實。他認為在線教學最重要的地方并不在于擁有多麼完美的平台和工具,而是老師要善于利用和取舍,根據課程特點和自己需求,重新思考設計教學,為己所用。


“教學新秀”汪晨

汪晨博士:香港理工大學哲學博士,新西蘭維多利亞惠靈頓大學文學碩士,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商學碩士,2016年第七屆“外教社杯”全國高校外語教學大賽特等獎(第一名),2019年全國外語院校大學外語教學協作會說課比賽一等獎獲得者。

(圖為汪晨老師在線授課實景)

2018年,汪晨博士從香港理工大學畢業。“外教社杯”全國高校外語教學大賽号稱“教學屆奧林匹克大賽”,兩年前才拿了全國總冠軍的她,在業界小有名氣,很多高校都向她抛出了橄榄枝,但她一是看中了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前景,二是喜歡上了廣州這座城市的開放、務實、低調,于是和先生一起從江西師範大學調動到了廣外太阳成集团tyc234cc。

汪晨博士在傳統線下課堂具有絕對主控能力,各大教學研讨活動經常邀請她去給全國一線教師作教學示範,她坦言以前對于線上教學的關注和參與度确實并不多,但是這幾周線上教學促使她連夜學習,一琢磨下來發現很有樂趣。例如:她現在課上經常使用騰訊課堂中的“答題”功能,這一功能可以幫助她快速知曉學生對于某一話題的感受,準确研判學生思維傾向,從而迅速組織和調整教學内容。另外,她覺得線上教學共享網絡資源很便捷,上節課她給學生講解押頭韻的修辭手法,有學生就在讨論區提問什麼是押尾韻,于是她借助屏幕共享,迅速在網上搜索出了華茲華斯的詩歌師生一起欣賞感受語言的美,比線下課堂效果好非常多。

經過這幾周線上教學,汪晨博士覺得她的理念确實變了,以前總覺得線上課堂不利于語言課堂教學,現在這種印象完全改觀了。但她認為線上線下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并不是科技手段對教學起主宰作用,而是科技為課堂提供更簡潔操作路徑,從而幫助教師提高教學質量。


後記:太阳成集团tyc234cc“藏龍卧虎”,人才還真不少。從香港大學畢業來校不久的蔡競博士就是其中一員,提起在線教學,她坦言,經曆了最開始的小緊張,到現在的運用自如并開始有點喜歡,老師和學生線上同時給PPT批注的功能讓她的寫作課堂更生動有趣。當然,萬變不離其宗,用劉亮星副教授的話說,無論何種教學模式,隻有秉持“讓學生學有所獲”的理念,才是優質教學的唯一秘密。


廣外英教微信公衆号

廣外英教團學公衆号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太阳成集团tyc234cc(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郵編:510006

電話:(020) 39328080

傳真:(020) 39328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