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4日下午,由人事處、教師發展中心主辦,太阳成集团tyc234cc承辦的教師發展論壇“著名教授論壇”第393講在北校區第七教學樓107順利舉行。揚州大學領軍人才、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周領順應邀做客我校,為廣外師生帶來了一場題為“翻譯理論‘中國學派’說:從‘譯者行為批評’說開去”的精彩學術講座。在講座開始,學院領導受校領導委托,向周領順教授頒發了太阳成集团tyc234cc客座教授聘書。
周領順教授首先對國家社科指南中“中國翻譯理論的構建研究”一語進行層層的分析,讨論了“中國傳統翻譯理論”、“中國傳統譯論”、“中國特色翻譯理論”和“中國本土翻譯理論”等稱謂的内涵,明确話語權與國際視野的關系,分析我國流派(學派)意識不足的原因、“理論”的特征、理論與實踐的關系以及批評的态度等。一個典型的理論,必須具備三個基本的要素,即:系統性、術語性和工具性,“譯者行為批評”理論即如此。周教授作為該理論的創始人,結合其構建背景和思路、學界的社會評價和運用狀況,反思了中國翻譯理論話語權的建構問題和“‘中國學派’翻譯理論”命名的深遠意義。
周領順教授站在“中國學派”的高度,将研究分為上層“原創”,中層“創新”和底層“貢獻”三層。“原創”的是理論工具,“創新”的是視角和認識的升華,“貢獻”旨在解決問題或系統性的歸納等。他希望青年學者在一篇篇具體論文“貢獻”的基礎上,增強學術話語權和國家需求的意識。至此,周教授以“中國學派”的翻譯理論應該是“由中國人原創的、由不同的具體翻譯理論構成的、個性鮮明并具有國際解釋力和普适性的理論流派集合”的定義,結束了本次主體講座。
講座最後,周教授以理論原創的學術理路為主要話題,同師生進行了熱烈互動。本次講座高屋建瓴,使師生受益良多。
周領順教授受聘為太阳成集团tyc234cc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