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新聞

機構話語研究中心舉辦專題論壇

時間:2019年01月21日 點擊:

 

   2019年1月18日下午,校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機構話語研究中心”在南校區院系樓245會議室舉辦專題論壇,本次論壇也是太阳成集团tyc234cc“新時代、新發展”教師發展論壇的一部分。論壇由個人彙報的形式舉行,共5位老師發言,吸引了我院不少師生參與,與發言人展開了熱烈的讨論。

韓豔梅的彙報聚焦“語言政策、語言景觀與市民态度之間的異議與矛盾”,以廣州市為例,探讨了廣州的語言政策、語言景觀和市民态度之間的一緻性與非一緻性。分析顯示,在英語、粵語以及繁體字等使用問題上,廣州的城市空間存在大量的不一緻性與矛盾。基于對多文化/多語言的社會現實與“使用單一語言的語言機制”(Pan,2009)的矛盾,研究認為語言多樣化和和諧化顯得日益重要。

王曉雯以“Discourse, power and mitigation: An analysis of two spoken Discourses in Hong Kong and UK”為題,以兩種機構話語——香港日常工作會議和英國政府機構中的求職面試——為例,展示了話語中的緩和策略。分析發現,緩和策略主要通過使用情态、語氣與“(非)人格化”得以進行,主要目的在于隐藏權力的不對等,緩和潛在的沖突。

李欣芳的報告題目為“Interactional consequences of topical divergences in clinical interviews: Indications of pragmatic impairment”。該研究以30例中國右腦損傷患者與其心理治療師間的訪談為語料,分析了右腦損傷患者話語中的話題偏離及其語用受損情況。分析結果發現了已有研究中的三類話題偏離類型——瑣碎細節、趣聞、不相幹話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語用受損。

趙林森的題目為“Facework, Politeness and Ritual of Bao(報)in Chinese Relational Mediation”,以人際調節節目中調解人的調解行為為切入點,研究中國語境下的禮貌行為。研究發現“報”(報答,報恩)是一種情面指向的儀式禮貌,是中國人的一種重要的禮貌現象。

熊濤的發言以“Representing culture in Chinese as a Second/Foreign Language textbooks: A critical social semiotic approach”為題。研究以自建的批判性社會符号學研究框架,分析了與文化相關的主題在兩套國際漢語學習者教材的呈現方式。分析發現兩套教材中的與文化相關主題在時代性、圖片類型、圖片與文化對應關系、圖文關系等方面都存在異同。研究最後亦展望了綜合和平衡的文化呈現的意義及其對提高多元文化意識和世界公民意識的重要性。

本次小組論壇為中心成員營造了重要的交流平台。小組成員準備充分,彙報内容緊緊圍繞“機構話語”主題。彙報人的内容有已發表的論文,也有正在進行的研究。彙報後發言人與參會者進行深入讨論,氣氛熱烈。相信本次論壇對推行小組成員的研究帶來了應用的積極作用。

 

附:研讨現場圖片集錦

 

 


廣外英教微信公衆号

廣外英教團學公衆号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太阳成集团tyc234cc(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郵編:510006

電話:(020) 39328080

傳真:(020) 39328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