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新聞

我院教師權立宏參加了第七屆“當代中國新話語”國際學術研讨會

時間:2017年12月10日 點擊:

 

2017113-5日,第七屆當代中國新話語國際學術研讨會在華東交通大學(南昌)舉行,我院權立宏老師參加了會議。本次會議由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話語研究專業委員會主辦,華東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承辦。會議主題涵蓋了話語與身份構建、話語與新媒體以及話語與社會發展等。來自英國、澳大利亞、韓國、香港以及國内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兩百多名學者參加了會議。在2日下午,會議還舉行了期刊主編論壇。 

 話語研究已經成為中國社會變革中一個比較重要的領域。這個起源于一國際項目的學術研讨會,一直以來促進了國内外學者在話語分析的理論構建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開拓與探索。大會六場主旨報告分别從話語研究的文化傳播、中國話語研究的社會語言學路徑、多模态話語分析和話語分析的方法等方面報告了最新的研究動向和成果。其中,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會長、我校雲山領軍學者羅選民教授的報告題為當代中國新話語與文化傳播的幾點思考。羅教授指出:在話語研究上,應該注重挖掘中國話語特征,在西方話語研究體系中融入本土話語理論和語料。香港大學Adam Jaworski教授做了“The visuality ofdiscourse: multilingualism, multimodality and assemblage的報告。澳門大學Richard Fitzgerald教授以題為 “Back to the future:methodological challenges for discourse analysis”的報告分析和梳理了話語分析的研究方法。悉尼大學王玮教授做了中國話語分析的社會語言學路徑的報告。天津大學田海龍教授的報告分析了社會實踐網絡中的話語互動問題。主旨發言人的精彩發言引起了參會學者的熱烈與積極的互動。 

 大會還組織了五場分會專場發言。我院教師權立宏在話語理論分會場做了題為“Alternative formats of other-initiated repair in Chineseconversation”的發言。該研究基于自建的漢語口語語料庫,用會話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漢語日常口語會話中的兩個他人修補的模式和其相伴随的社會行為(social actions )以及認知立場(epistemic stance)等。其研究選題新穎,具有原創性,得到與會者的關注與好評。 

 “當代中國新話語國際學術研讨會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成為話語研究的重要會議。本次會議無論是主旨報告還是分會場發言,體現了研究課題、理論視角和研究方法新的特征,為參會者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交流平台。

../Pictures/照片圖庫.photoslibrary/Thumbnails/2017/11/05/20171105-074143/2P6SAx23R7OTsSCcSXlm+w/thumb_IMG_7768_1024.jpg


廣外英教微信公衆号

廣外英教團學公衆号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太阳成集团tyc234cc(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郵編:510006

電話:(020) 39328080

傳真:(020) 39328080